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二、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经世济民的远大志向,能胜任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政治思想: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知识结构: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把握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基本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3、能力结构:具有较强分析、解决人们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学科信息处理能力和较强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有熟练的应用能力;具有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水平研究和学术交流的科研能力。
三、 研究方向
1、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2、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3、企业思想政治教育
四、 培养年限
最低学习年限为3年(其中不脱产学习者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五、 培养环节与学分要求
(一)培养环节
博士研究生培养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学习、教学和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学位论文。
(二)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须修至少4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学分至少修满27学分(跨一级学科考入的学生须至少修满29学分,同等学力考入的学生须至少修满31学分);教学或社会实践修满2学分,具体要求见《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科研训练修满4学分,具体要求见《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要求及认定办法》;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并通过预答辩与答辩计10学分。
六、 课程设置
西南财经大学2013级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 环节 |
课程 性质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 期 |
周学时 |
授课院系 |
备注 |
Ⅰ |
Ⅱ |
Ⅲ |
Ⅳ |
课 程 学 习 |
必 修 课 |
公 共 课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1)(必选) |
2 |
√ |
|
|
|
2 |
永利49c老品牌 |
2选1,2学分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 |
2 |
√ |
|
|
|
2 |
经济学院 |
高级英语(2) |
3 |
|
√ |
|
|
4 |
经贸外语学院 |
课程构成见英语教学改革意见 |
学科 基础课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3 |
√ |
|
|
|
3 |
永利49c老品牌 |
3门课程,9个学分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 |
3 |
√ |
|
|
|
3 |
永利49c老品牌 |
意识形态与政治观教育 |
3 |
√ |
|
|
|
3 |
永利49c老品牌 |
专业 基础课 |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
3 |
√ |
|
|
|
3 |
永利49c老品牌 |
1门课程,3个学分 |
专业 方向课 |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 |
3 |
|
√ |
|
|
3 |
永利49c老品牌 |
按方向选修1门, 3个学分 |
全球化前沿问题研究 |
3 |
|
√ |
|
|
3 |
永利49c老品牌 |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3 |
|
√ |
|
|
3 |
永利49c老品牌 |
选 修 课 |
专业 选修课 |
思想政治教育经典文献导读 |
2 |
|
前 |
|
|
3 |
永利49c老品牌 |
本专业学生至少选修2门,4个学分 |
经济伦理专题研究 |
2 |
|
后 |
|
|
3 |
永利49c老品牌 |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 |
2 |
|
|
前 |
|
3 |
永利49c老品牌 |
政治传播专题研究 |
2 |
|
|
后 |
|
3 |
永利49c老品牌 |
公共 选修课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必选) |
2 |
|
√ |
|
|
2 |
永利49c老品牌 |
|
实用英语写作 |
1.5 |
|
√ |
|
|
2 |
经贸外语学院 |
商务英语阅读 |
1.5 |
|
√ |
|
|
2 |
财经新闻听力 |
1.5 |
|
√ |
|
|
2 |
高级英语口语 |
1.5 |
|
√ |
|
|
2 |
高级英语翻译 |
1.5 |
|
√ |
|
|
2 |
博弈理论研究与应用 |
2 |
|
前 |
|
|
3 |
课程组 |
其他博士点所开课程 |
2 |
|
|
|
|
|
|
社会实践或教学实践 |
2 |
答辩申请前完成 |
科研 训练 |
主讲专题学术报告 |
2 |
答辩申请前完成 |
发表学术论文 |
2 |
答辩申请前完成 |
学位 论文 |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
2 |
|
学位论文(含学位论文预答辩与答辩) |
8 |
|
说明:
1、跨一级学科考生补修二门专业硕士专业课,同等学历考生补修三门本专业硕士专业课;补修课程需参考考核,但不计学分。
2、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须修满至少27学分的课程;跨学科考入的学生须至少修满29学分的课程;同等学历考入的学生须至少修满31学分的课程。
3、高级英语(2)课程结构详见《2013级博士生培养方案》中《西南财经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意见》。
七、培养方式和考核方式
1、培养方式
(1)培养程序:本专业博士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学术论文撰写与学位论文撰写协调进行的方式进行。
(2)培养责任:本专业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责任制。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导师领衔组成培养指导小组,培养指导小组在导师领导下开展工作。
(3)具体方式:课程学习以研讨为主,讲授为辅;科学研究采取系统阅读专业书籍、专业刊物,撰写读书笔记或文献综述;参加或举行学术报告会;参加学术研讨会;进行专题科学研究;对实务部门进行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
2、考核方式
课程考试根据课程不同性质采用笔试(闭卷或开卷)、课程论文或答辩方式进行。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必修课70分以上为通过;选修课60分以上为通过,并获得相应学分。
3、个人培养计划
博士研究生应根据本博士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学院组织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
八、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对博士生进行的旨在测定博士生是否具备进一步培养能力的资格性考核,主要对博士生的思想政治情况、课程学习情况和科学研究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完成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具体要求见《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和《永利49c老品牌研究生中期考核与学位论文开题工作实施办法》。
中期考核由本学科学术委员会负责实施。中期考核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阶段。
九、科研训练
博士研究生应在论文答辩申请前完成科研训练。其中主讲学术报告至少一次,2个学分;发表学术论文2个学分。具体要求见《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要求及认定办法》。
十、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
博士研究生应在论文答辩申请前完成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2个学分。具体要求见《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
十一、学位论文
1. 学位论文的时间和工作量要求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完成文献综述和学位论文开题工作,2个学分。
学位论文8个学分。从论文开题至论文答辩申请前,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2个月。
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定稿前,学院对其进行预答辩。
2.学位论文的写作是对博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位论文形式与格式的要求见《西南财经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与格式的基本要求》。
为保证学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导师对学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论证报告等方面要严格把关。导师应根据相关要求检查学生的论文写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若符合,方能签字同意打印和提交论文;若不符合,应敦促学生按照要求修改,否则不能签字同意打印和提交论文。
十二、课程简介及大纲(见附件)
十三、本专业博士研究生文献阅读经典著作书目、专业学术期刊目录、经典论文篇名表
序号 |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
作者或出版社 |
出版或发表时间 |
必读或选读 |
1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 |
马克思、恩格斯 |
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
选读 |
2 |
《列宁选集》1~4卷 |
列宁 |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选读 |
3 |
《毛泽东选集》1~4卷 |
毛泽东 |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
选读 |
4 |
《邓小平文选》1~3卷 |
邓小平 |
人民出版社1994、1993年版 |
选读 |
5 |
《江泽民文选》1~3卷 |
江泽民 |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
选读 |
6 |
《政治学》 |
亚里士多德 |
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
必读 |
7 |
《理想国》 |
柏拉图 |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
必读 |
8 |
《爱弥尔-论教育》(上、下) |
卢梭 |
商务印书1978年版 |
必读 |
9 |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
曼海姆 |
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
必读 |
10 |
《道德情操论》 |
亚当·斯密 |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
必读 |
11 |
《正义论》 |
罗尔斯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
必读 |
12 |
《全球大变革》 |
赫尔德等 |
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
必读 |
13 |
《社会科学方法论》 |
马克斯.韦伯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必读 |
14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马克斯·韦伯 |
三联书社1992年版 |
必读 |
15 |
《伦理学与经济学》 |
阿马蒂亚·森 |
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
必读 |
16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韩喜平、庞雅莉 |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必读 |
17 |
《意识形态论》 |
俞吾金 |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
必读 |
18 |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
张耀灿等 |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
必读 |
19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
郑永廷 |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
必读 |
20 |
《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 |
陈立思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必读 |
21 |
《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 |
俞可平 |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
必读 |
22 |
《西方政治思想通史》 |
刘玉安等 |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必读 |
23 |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 |
徐大同 |
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
必读 |
24 |
《商业伦理学》 |
戴维J.弗里切 |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
选读 |
25 |
《文化.社会.个人》 |
R.M.J基辛 |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
选读 |
26 |
《大众传媒与政治》 |
刘华蓉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版 |
选读 |
27 |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 |
张一兵、胡大平 |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选读 |
28 |
《冲突与和谐的集合—经济与伦理》 |
刘伟、梁钧平 |
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
选读 |
29 |
《人类政治问题》 |
桑玉成 |
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
选读 |
30 |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 |
刘德华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
选读 |